没有想到,平时吃一顿饭绝不会超过5分钟的我,会将一粒葡萄干在嘴里品咂了整整15分钟。
我性情急躁,走路快、吃饭快、做事快,除了睡眠慢,一切都是“只争朝夕”。其实睡觉也想快,只是越想快越睡不着,身不由己,只能听任天步迟迟。 那天一位懂心理学的朋友,一本正经地调教我:“……你慢慢感受葡萄干表面的微微褶皱,仔细体会它在嘴里的感觉,轻轻地咬一下,慢慢咀嚼,一遍再一遍……”狼吞虎咽的急促,此时被一种轻尝缓味、齿颊留香的愉悦替代了。忽然想起有一次追剧时,我习惯地选择1.5倍速模式,但那次按错键,画面转换为0.5倍速,瞬间令人感受到奇妙的从容和宽裕。 从容是性急者一大惋惜的遗失。时常去旅游,每次出门前的一两周,我的习惯是早早地研究行程,收集攻略,目的地景点TOP1至TOP10烂熟于胸,网红打卡,如数家珍,但却把即将踏上的山川异域提前“透明化”了,飞到那里,匆匆一瞥,只是验证一下自己的功课,没有了期待和惊喜,就像看一部剧透过的电影,兴致打了很大折扣。 今年暑期去瑞士,尝试一切交给旅行社安排,略知行程,不究详情,轻轻松松地踏上旅途。两个人,一辆车,“车过白水沙痕阔,雁落钳卢稻穗长”。一路上,邂逅许多缓慢的陌生——圣莫里茨的“香槟气候”,干燥的空气和闪耀的阳光交相呼应,洁净的空气中时常充满着晶莹的、似香槟气泡般闪光感;格林德瓦的“梦幻山坡”,从皑皑白雪的山顶到裸露陡峭的石壁,山脚下倾斜一望无际的森林和草坡,棕色木屋点缀其上,构成非常立体和多元素的风景……一幅幅在旅人眼前通常掠过、非驻足不能领悟的风光,向我们敞开了可以触摸的美丽。 人生很容易充斥紧绷感,即便非工作时间,那一份急躁也会漫溢到生活中。我有个老同事,藏书甚丰,退休后规定自己重读一遍“二十四史”等,每天必读60页,数年之后,将家中两大柜文史藏书全部读完。如此执着,让人想到古时读书须历经沐浴、更衣、焚香、正冠、端坐,待心静、意诚之后方可展卷。其实对于我们,读书只是一种爱好,一种消遣,任何事情规定了指标,便有了强迫性、约束力,难免导致焦虑情绪,甚至丢失快乐的初心。 钱锺书一辈子爱看小说,据杨绛回忆,他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的时候,着迷于侦探小说、惊险小说,一目十行,一天一本。钱锺书将其作为“休养脑筋”的一种方式,但常常“休养”得睡梦中手舞脚踢,不知是捉拿凶手,还是自己做了凶手,结果考试不及格,只好暑假后补考。读书如斯,方是佳境,为所欲为,酣畅淋漓。 近年来短视频火爆,只要不沉湎其中,偶尔为之,也可以借此缓解压力、安抚精神。一次在公交车上刷到一条视频,发现有专家在此“贩卖焦虑”,教我们怎样利用短视频提高自己,比如利用多账号策略、地理伪装策略、时间连续策略等等,收集各种短视频,然后按照主题整理,给每个视频生成标题、关键词、摘要,并且将其按照规划分类。专家这样教育我们:刷短视频本来是件轻松的事,但话说回来,既然来都来了,何不把这个时间也用好呢? 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并不是一个概念。有家知名零售企业,每年春节从除夕到初四要放假5天。春节是日进斗金的绝好时光,谁舍得关门打烊,舍弃大笔生意呢?放下,舍得,才能拥有,得到。这家企业随后又有新招,所有门店每周二都歇业,成为中国首家每周闭店一天的零售商。有人说何必全休,让员工轮休不更好吗?答曰:店员轮休和全员放假是两回事,轮休时员工还会牵挂店里事务,只有全部闭店,才能让所有人彻底放松身心。 现代社会忙忙碌碌,抵制焦虑,也是一项生活课题。一位传媒界的朋友分享的方法是,每晚打开电视机,躺在沙发上,毫无目的地换台,恍兮惚兮,很快地进入一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境地。电视中能提供的信息,几乎都被新媒体覆盖了,但它还有一个独门暗器:给观众制造α波。用电脑、玩手机,时间长了都会感觉疲劳,因为神经很兴奋时的脑电波是β波。科学研究发现,人们在看电视20分钟后,脑电波会呈现出一种α波形,这是人们在闭着眼睛,脑子处于空白的休闲状态时,才会出现的脑电波。 孙女小时候常常唱儿歌:“要问新疆有多好,你把这葡萄尝一尝”。那天在品尝葡萄干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醒悟,体验到慢生活的美好。于是日常中也尝试放松身心,解绑自己,吃饭细嚼慢咽,做事慢条斯理,努力寻找水波不兴。有趣的是,如此一来,睡觉倒是快了,头才沾枕,欣然入梦。(肖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