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月21日起,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推出系列短视频“改革开放进行时——社科专家带你读懂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邀请权威专家对全会精神进行解读。其中,着重讲解全会《决定》里新提出、有变化和反复强调的内容,并结合上海的制度性经验、示范性案例和标志性场景加以系统阐释。今天推出第十三集。 第十三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何是“重大任务” 主讲嘉宾:黄晓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会长)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一般规律来看,社会领域改革追求的核心价值是公平正义。只有以此为改革出发点,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度和认同感才能始终保持高位。”】 主持人:黄老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如何理解这个“重大任务”? 黄晓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尤其是结合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新特征,以新改革和新思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这两对重要关系的基础上,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的新论断。 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着力点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一般规律来看,社会领域改革追求的核心价值是公平正义。只有以此为改革出发点,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度和认同感才能始终保持高位。本次全会提出各项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表现出了党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战略思维。以此为出发点,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尤其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构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特征的合理社会结构,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不同群体都能分享到多层次社会安全网的支持;进一步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使不同群体“居有所安、心有所栖”。 高度重视发展型保障制度的系统设计 民生保障问题要解决,关键靠发展。只有解决了就业这个民生之本,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改革事业之中,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我国劳动力规模庞大,这既是宝贵资源,同时也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鉴于此,全会强调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在此基础上,全会还高度重视就业过程中保障人民群众公平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完善促进机会公平的制度机制,畅通社会流动渠道。这实际上针对的是一些就业领域形成了流动“壁垒”,不利于全体人民公平分享就业机会的现象。再比如: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这实际上是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多方利益协调机制,有助于各方主体分享发展红利。 把提高生活品质作为民生保障的改革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我国社会也遇到了一些新发展现象,需要民生保障体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本次全会创新性地提出了“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这为当前社会热议的“一老一小”问题提出了全新破题思路,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此外,全会还强调继续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提供充分制度保障。 在上海,凸显高品质生活的改革理念在近年来的城市发展中也有很多生动体现,比如各区在推动“15分钟生活圈”建设和实施城市更新战略时,都把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放在核心位置。这表明,我国民生保障体系改革不仅关注公共产品配置的规模,更关注公共产品配置的效率以及需求匹配性。这也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