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内容,本插件支持cookies记录关闭后多久不显示本弹窗,后台可以设置cookies的保存时间,同时自定义左侧按钮文字和链接!(清空浏览器cookies缓存可以再次查看插件效果)
2024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风起云飞扬:钱乘旦讲大国崛起》(以下简称《风起云飞扬》)。书名《风起云飞扬》出自刘邦《大风歌》中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意在表明,历史长河中没有永恒的大国,只有一个又一个大国的兴与衰。
书稿内容的直接来源是钱乘旦先生在北京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大国崛起”通选课,这是一门每次听课人数多到北京大学最大的教室也容纳不下的抢手课。在这门课中,也在这本书中,钱乘旦先生为中国书写了世界大国的兴衰规律。
“为中国而书”
读罢此书,我深刻感受到这是一部为中国揭示世界大国兴衰机理的智慧书。之所以强调“为中国”,不只是因为时下人们普遍关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渴望知道大国兴衰的历史知识,更是因为人们想知道大国交替的历史真谛,并从中获得对当下的启示。这样一部著作只能由一位对世界各个大国的历史有渊博的知识、准确的观察、深刻的认识,并非常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及国情,以及饱含家国情怀的中国学者来书写,其著作也必然是我们最需要的。
本书在各个方面体现出“为中国而书”的特点。钱乘旦先生认为,大国崛起有共性、有其内在机制,“领一个时代之先的国家是这个时代的‘大国’,丢失领先能力就丢失大国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共性与内在机制,至今没有被全面、真实地揭示出来。国内已出版几本西方学者写作的同主题著作,但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这些著作强调的是大国崛起中的科学、技术、经济、军事、战争等因素,甚少正面凸显“国家”“中央政府”等因素。而在钱先生看来,科技固然重要,但“大国崛起”得先有国家——民族国家,它需要强大的中央政府。
同样地,对于当下人们最想了解的新旧大国交替之际的历史情形及其对当下的启发,西方学者的著作要么持有“修昔底德陷阱”说,认为新兴大国刻意挑战原有大国的地位,要么笼而统之地描述二者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与战争,这些并不能让人们明其就里。在《风起云飞扬》一书中,钱先生多次指出,历史上许多新兴大国在崛起之际均遭遇来自原有大国的打压,本质上是原有大国不愿意看到其他国家比它强大。例如,在讲法国的崛起时,我们看到英国打压法国。其中的深刻道理,正如钱先生总结:“尽管法国革命的目标是推翻专制制度,甚至以英国为榜样重构政治体制,双方从意识形态上看已经走近了,似乎应该结为同志,共同维护共有的政治理念;但从大国竞争的角度看,英国必定对法国下狠手……地缘政治利益远远高于共同的意识形态。”这样的认识显然无法从西方学者的著作中找到。
什么是“世界大国”
本书对大国崛起的解释自成体系。不同于人们通常理解中的大国,凡是历史上大而强的国家均可以被视作大国。本书则强调“大国”特指“世界大国”,由于“世界”是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才开始形成的,因此,“世界大国”就是指“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起,对世界的整体发展和格局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这样,那些近代之前的大国——罗马、波斯、阿拉伯帝国等等,就不是本书讨论的对象了。它们所处的时代,各地区互相隔绝、尚未连成一体,“世界”还没有形成;因此它们只是区域性大国,不能发挥影响世界的作用,称不上是“世界大国”。
世界大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紧密关联,它们是发挥过改变世界的影响的,它们的兴与衰标志着时代的变迁。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本书将世界大国分为:重商主义时代的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早期工业化阶段的英国与法国,资本主义强权大国德国与日本,以及20世纪的超级大国苏联与美国。
从这九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被称为世界大国的共同特征。本书将此总结为四点:一是“有强劲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这一点毋庸讳言;二是“有整合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结构”,“整合”的含义是国家各领域的制度是配套的,互相不抵触;三是“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与精神特点”,这是一种软实力;四是“在全球施加国际战略影响的能力”,这也是一种软实力。
粗略看去,这四个特征似乎很容易懂,实际理解时却很容易出错。本书精辟地指出了人们容易误解的地方。例如,人们通常会认为有“好”的制度了,才能发展为一个世界大国。本书则告诉我们:不应把“世界大国”与“好”联系起来,因为这样会导致把“某个时代的霸权国家视为道德楷模和行为标准,认定其一举一动都是‘好’”;而应该以是否满足时代需要为标准去判断一个制度,对世界大国来说,“它们的制度在某一时期很有道理”,但过了那个时代,就会暴露种种问题。再如,人们很容易认为有吸引力的文化一定是优秀文化。本书则强调,“有吸引力”指的是许多人追捧、模仿,其与艺术的水平或品位无关,优秀的文化未见得吸引人,而吸引人的文化未必是优秀的。
探究大国兴衰律
探究大国兴衰律是本书贯穿始终的目的。通过对九个世界大国崛起历程的考察,本书告诉读者:“专制王权+重商主义”是最早的世界大国崛起的公式,这道公式最直接地表现在重商主义时代的大国身上。葡萄牙与西班牙赶走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类似于今天的“民族解放运动”,结果是形成了专制主义王权,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摆脱了封建分裂状态,完成了整合社会的任务。同时,早期专制君主都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无论是通过贸易,还是通过直接抢掠,均是为了获得金银财富。荷兰则在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联省共和国,其最高执政发挥着类似于君主的作用。荷兰也推行重商主义,并通过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全球商业帝国。英格兰在都铎时期也转型为民族国家,其君主推行重商主义,使英格兰在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成为欧洲强国。对法国来说,“英法百年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但是,晚至路易十四时代统一的民族国家才牢固确立,而这时的法国也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并成为与英格兰竞争的大国。
强大国家的作用十分关键。俄罗斯彼得一世推行西化政策,旨在建立强大的军队与政府,并推行重商主义。美国也不例外。北美殖民地继承了英国的一切,有条件快速发展,但它“只欠缺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自己的国家。独立战争使美国拥有了自己的国家,1787年的宪法则让美国从邦联转变为联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央权力很大”。美国在建国初期由于无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竞争,因而也采取重商主义保护弱小工业。资本主义强权大国德国与日本的情况略微特殊,但建立统一的国家这一点仍居核心地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德意志一直处于“分裂、分裂、更分裂”的状态,长期落后于欧洲其他地区,但在19世纪后半叶统一后,它迅速发展起来。至于日本的情况钱先生认为,“明治维新所起的作用相当于西方国家摆脱封建分裂状态、向现代民族国家方向发展……重新建立中央集权”,它开启了日本的大国之路。
当然,本书揭示的大国兴衰律不只是笔者上述总结的要点,寻找大国崛起的共同内在机制,一定要回到历史与现实中。本书在讲述每个大国崛起的历程时,都会首先讲述该国的历史,理解其历史发展特点,方能理解其崛起之路。例如,本书用“拿来主义”与“屏蔽效应”概括日本历史发展特点。前者是读者们比较熟悉的,“屏蔽效应”则指“有意无意地将拿来的东西去除其中某些内容,使拿来的东西变得不完整”,这两点使得日本学谁像谁,但终究学谁又不像谁。到了11世纪,日本作为一个曾经向中国学习的东亚国家,其历史发展“向一个欧洲式的‘封建社会’靠拢,最终像欧洲,而不像中国”。再如,美国建国历程的特点使其厌恶权力,然而,建国之后,在所谓的三权分立的表象下,美国实质上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
历史学家书写的战略之书
《风起云飞扬》是一部充满历史智慧的著作。在讲述大国兴衰的过程中,钱先生还经常对许多历史事件、概念名词阐述自己的看法,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道理,令读者印象深刻,真正感受到了读史明鉴的魅力。例如,在讲荷兰崛起时,钱先生指出所谓的国际法是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为了打破葡萄牙与西班牙垄断海洋而提出来的,通过把海洋说成是上帝为全人类创造的,是“国际”的,“自由航行是上帝的法则”,荷兰便拥有自由进出海洋的合法性。在分析1848年德意志革命的失败时,本书一针见血地指出,各邦的革命既想推翻专制制度,又想统一德意志,可是,这两个目标互相抵触,因为德意志的统一离不开专制君主的力量,因而必然失败。
《风起云飞扬》还是一部历史学家书写的战略之书。任何一位认真听过钱先生讲“大国崛起”的人一定对此深有感触,也请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认真体悟,此处不再“剧透”。笔者曾在九年前有幸担任“大国崛起”的课程助教,不自谦地认为还是比较认真地听完了整个课程。那时,每周上这门课都能记录很多钱先生的警句名言,课后会不自觉地思考很多问题。每逢想不明白时,总盼着钱老师能将这门课的讲稿出版成书,以供我们再次学习。如今,看到这部书稿就摆在眼前,已经从事教师工作的我有幸能在第一时间再次听钱老师讲“大国崛起”,激动欣喜之情难以言表。《风起云飞扬》和最初的课程讲稿相比,融入了钱老师最近几年的非常重要的思考,这些请读者重点关注。
最后,真心将这本书推荐给广大读者,它适合所有人阅读。(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风起云飞扬:钱乘旦讲大国崛起》
钱乘旦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风起云飞扬:钱乘旦讲大国崛起》(以下简称《风起云飞扬》)。书名《风起云飞扬》出自刘邦《大风歌》中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意在表明,历史长河中没有永恒的大国,只有一个又一个大国的兴与衰。 书稿内容的直接来源是钱乘旦先生在北京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大国崛起”通选课,这是一门每次听课人数多到北京大学最大的教室也容纳不下的抢手课。在这门课中,也在这本书中,钱乘旦先生为中国书写了世界大国的兴衰规律。 “为中国而书” 读罢此书,我深刻感受到这是一部为中国揭示世界大国兴衰机理的智慧书。之所以强调“为中国”,不只是因为时下人们普遍关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渴望知道大国兴衰的历史知识,更是因为人们想知道大国交替的历史真谛,并从中获得对当下的启示。这样一部著作只能由一位对世界各个大国的历史有渊博的知识、准确的观察、深刻的认识,并非常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及国情,以及饱含家国情怀的中国学者来书写,其著作也必然是我们最需要的。 本书在各个方面体现出“为中国而书”的特点。钱乘旦先生认为,大国崛起有共性、有其内在机制,“领一个时代之先的国家是这个时代的‘大国’,丢失领先能力就丢失大国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共性与内在机制,至今没有被全面、真实地揭示出来。国内已出版几本西方学者写作的同主题著作,但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这些著作强调的是大国崛起中的科学、技术、经济、军事、战争等因素,甚少正面凸显“国家”“中央政府”等因素。而在钱先生看来,科技固然重要,但“大国崛起”得先有国家——民族国家,它需要强大的中央政府。 同样地,对于当下人们最想了解的新旧大国交替之际的历史情形及其对当下的启发,西方学者的著作要么持有“修昔底德陷阱”说,认为新兴大国刻意挑战原有大国的地位,要么笼而统之地描述二者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与战争,这些并不能让人们明其就里。在《风起云飞扬》一书中,钱先生多次指出,历史上许多新兴大国在崛起之际均遭遇来自原有大国的打压,本质上是原有大国不愿意看到其他国家比它强大。例如,在讲法国的崛起时,我们看到英国打压法国。其中的深刻道理,正如钱先生总结:“尽管法国革命的目标是推翻专制制度,甚至以英国为榜样重构政治体制,双方从意识形态上看已经走近了,似乎应该结为同志,共同维护共有的政治理念;但从大国竞争的角度看,英国必定对法国下狠手……地缘政治利益远远高于共同的意识形态。”这样的认识显然无法从西方学者的著作中找到。 什么是“世界大国” 本书对大国崛起的解释自成体系。不同于人们通常理解中的大国,凡是历史上大而强的国家均可以被视作大国。本书则强调“大国”特指“世界大国”,由于“世界”是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才开始形成的,因此,“世界大国”就是指“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起,对世界的整体发展和格局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这样,那些近代之前的大国——罗马、波斯、阿拉伯帝国等等,就不是本书讨论的对象了。它们所处的时代,各地区互相隔绝、尚未连成一体,“世界”还没有形成;因此它们只是区域性大国,不能发挥影响世界的作用,称不上是“世界大国”。 世界大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紧密关联,它们是发挥过改变世界的影响的,它们的兴与衰标志着时代的变迁。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本书将世界大国分为:重商主义时代的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早期工业化阶段的英国与法国,资本主义强权大国德国与日本,以及20世纪的超级大国苏联与美国。 从这九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被称为世界大国的共同特征。本书将此总结为四点:一是“有强劲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这一点毋庸讳言;二是“有整合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结构”,“整合”的含义是国家各领域的制度是配套的,互相不抵触;三是“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与精神特点”,这是一种软实力;四是“在全球施加国际战略影响的能力”,这也是一种软实力。 粗略看去,这四个特征似乎很容易懂,实际理解时却很容易出错。本书精辟地指出了人们容易误解的地方。例如,人们通常会认为有“好”的制度了,才能发展为一个世界大国。本书则告诉我们:不应把“世界大国”与“好”联系起来,因为这样会导致把“某个时代的霸权国家视为道德楷模和行为标准,认定其一举一动都是‘好’”;而应该以是否满足时代需要为标准去判断一个制度,对世界大国来说,“它们的制度在某一时期很有道理”,但过了那个时代,就会暴露种种问题。再如,人们很容易认为有吸引力的文化一定是优秀文化。本书则强调,“有吸引力”指的是许多人追捧、模仿,其与艺术的水平或品位无关,优秀的文化未见得吸引人,而吸引人的文化未必是优秀的。 探究大国兴衰律 探究大国兴衰律是本书贯穿始终的目的。通过对九个世界大国崛起历程的考察,本书告诉读者:“专制王权+重商主义”是最早的世界大国崛起的公式,这道公式最直接地表现在重商主义时代的大国身上。葡萄牙与西班牙赶走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类似于今天的“民族解放运动”,结果是形成了专制主义王权,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摆脱了封建分裂状态,完成了整合社会的任务。同时,早期专制君主都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无论是通过贸易,还是通过直接抢掠,均是为了获得金银财富。荷兰则在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联省共和国,其最高执政发挥着类似于君主的作用。荷兰也推行重商主义,并通过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全球商业帝国。英格兰在都铎时期也转型为民族国家,其君主推行重商主义,使英格兰在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成为欧洲强国。对法国来说,“英法百年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但是,晚至路易十四时代统一的民族国家才牢固确立,而这时的法国也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并成为与英格兰竞争的大国。 强大国家的作用十分关键。俄罗斯彼得一世推行西化政策,旨在建立强大的军队与政府,并推行重商主义。美国也不例外。北美殖民地继承了英国的一切,有条件快速发展,但它“只欠缺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自己的国家。独立战争使美国拥有了自己的国家,1787年的宪法则让美国从邦联转变为联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央权力很大”。美国在建国初期由于无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竞争,因而也采取重商主义保护弱小工业。资本主义强权大国德国与日本的情况略微特殊,但建立统一的国家这一点仍居核心地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德意志一直处于“分裂、分裂、更分裂”的状态,长期落后于欧洲其他地区,但在19世纪后半叶统一后,它迅速发展起来。至于日本的情况钱先生认为,“明治维新所起的作用相当于西方国家摆脱封建分裂状态、向现代民族国家方向发展……重新建立中央集权”,它开启了日本的大国之路。 当然,本书揭示的大国兴衰律不只是笔者上述总结的要点,寻找大国崛起的共同内在机制,一定要回到历史与现实中。本书在讲述每个大国崛起的历程时,都会首先讲述该国的历史,理解其历史发展特点,方能理解其崛起之路。例如,本书用“拿来主义”与“屏蔽效应”概括日本历史发展特点。前者是读者们比较熟悉的,“屏蔽效应”则指“有意无意地将拿来的东西去除其中某些内容,使拿来的东西变得不完整”,这两点使得日本学谁像谁,但终究学谁又不像谁。到了11世纪,日本作为一个曾经向中国学习的东亚国家,其历史发展“向一个欧洲式的‘封建社会’靠拢,最终像欧洲,而不像中国”。再如,美国建国历程的特点使其厌恶权力,然而,建国之后,在所谓的三权分立的表象下,美国实质上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 历史学家书写的战略之书 《风起云飞扬》是一部充满历史智慧的著作。在讲述大国兴衰的过程中,钱先生还经常对许多历史事件、概念名词阐述自己的看法,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道理,令读者印象深刻,真正感受到了读史明鉴的魅力。例如,在讲荷兰崛起时,钱先生指出所谓的国际法是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为了打破葡萄牙与西班牙垄断海洋而提出来的,通过把海洋说成是上帝为全人类创造的,是“国际”的,“自由航行是上帝的法则”,荷兰便拥有自由进出海洋的合法性。在分析1848年德意志革命的失败时,本书一针见血地指出,各邦的革命既想推翻专制制度,又想统一德意志,可是,这两个目标互相抵触,因为德意志的统一离不开专制君主的力量,因而必然失败。 《风起云飞扬》还是一部历史学家书写的战略之书。任何一位认真听过钱先生讲“大国崛起”的人一定对此深有感触,也请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认真体悟,此处不再“剧透”。笔者曾在九年前有幸担任“大国崛起”的课程助教,不自谦地认为还是比较认真地听完了整个课程。那时,每周上这门课都能记录很多钱先生的警句名言,课后会不自觉地思考很多问题。每逢想不明白时,总盼着钱老师能将这门课的讲稿出版成书,以供我们再次学习。如今,看到这部书稿就摆在眼前,已经从事教师工作的我有幸能在第一时间再次听钱老师讲“大国崛起”,激动欣喜之情难以言表。《风起云飞扬》和最初的课程讲稿相比,融入了钱老师最近几年的非常重要的思考,这些请读者重点关注。 最后,真心将这本书推荐给广大读者,它适合所有人阅读。(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风起云飞扬:钱乘旦讲大国崛起》 钱乘旦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
8537次围观admin
2
133次围观admin
3
4137次围观admin
4
1735次围观admin
5
7247次围观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