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标题

公告内容,本插件支持cookies记录关闭后多久不显示本弹窗,后台可以设置cookies的保存时间,同时自定义左侧按钮文字和链接!(清空浏览器cookies缓存可以再次查看插件效果)

我知道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火遍大湾区的“高女人”,究竟什么来头?

2024-11-06 17:31:34

  拐过塱头村的村口,先是一大片碧绿的荷塘出现在眼前,紧接着是一整排青石翠瓦的古建筑群。

  再往荷塘边的垂柳深探,竟是一个凹凸有致的“高女人”静静伫立在荷塘边,眺望着残荷。

  一切都在预示,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村落,有新鲜事发生。

      春阳台贾科梅蒂特展“高女人”户外装置

  “高女人”的原型来自法国。它是春阳台贾科梅蒂展览为塱头村“量身定做”的艺术装置。

  贾科梅蒂,20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艺术家之一,近十年其作品多次刷新雕塑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9月,79件他不同类型的原作漂洋过海,在广州市塱头村开展。

  法国到塱头,9500公里。

  贾科梅蒂生前并未到过塱头,他的特展为什么会在一个中国的百年古村落地,并取名为《1的纪念性:贾科梅蒂在塱头》?

  “1”和“一”的邂逅

  贾科梅蒂特展,是“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之中法文化之春”的系列活动之一。展览的地点,是塱头村的标志性建筑——2023年4月20日谷雨落成的春阳台。

  那是一座藏在山墙和榕树之后的聚落式建筑,楼高三层,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屋顶建有25个荷塘,设计融合了岭南风貌、乡村特色和现代气息。作为艺文中心,它集文博展馆、藏书楼、阅览室、剧场等多元空间于一体。

春阳台

  春阳台的建筑主创设计师,与贾科梅蒂特展的联合策展人,是同一个人,著名建筑师张永和。

  此番贾科梅蒂作品与塱头古村的结缘,他的策展灵感来自于贾科梅蒂的标志性人物雕塑《高女人I》与塱头古村一字排开的古建筑。

  《高女人I》,人物线条如刀锋般犀利、细长,形似数字“1”。

春阳台贾科梅蒂特展现场“高女人I”原作

  而塱头古村的一大特点,就是荷塘之畔二十六座明清祠堂、书室一字排开,连绵400多米。这就像是将阿拉伯数字“1”倾倒过来的中文的“一”,在张永和看来,这不仅反映了建筑特性,还呈现出了过去700多年塱头村稳定的、沿着水平方向发展的社会结构。

塱头古村

  贾科梅蒂作品竖直的“1”与塱头古村水平的“一”都极具纪念性。这便是《1的纪念性:贾科梅蒂在塱头》展览内核和名字的由来。

  79件法国国宝级的艺术品,分布于春阳台的四个主题展厅。其中一个展厅复刻了贾科梅蒂在法国巴黎不到24平米“蜗居工作室”,中间摆放的正是《高女人I》原作。

  为了让“1”和“一”的邂逅擦出更多火花,张永和特意安排中国本土艺术家的作品穿插其中展出,形成东西与古今的对话。既有中国当代艺术家曾力的摄影作品,又有来自岭南的建筑师何健翔、蒋滢夫妇以《高女人I》雕塑为原型创作的户外装置《风景系列》,相互辉映。

  这些细瘦的“高女人”户外装置,共有六件,静静伫立于春阳台的屋顶塱上荷园、村里的狭窄巷弄及荷塘边,与砖瓦斑驳的古村落建筑彼此眺望,给人一种穿越百年烟波的恍如隔世之感。

  这种独特的艺术观赏体验,让塱头村度过了一个热闹的十一假期。

  很多贾科梅蒂的粉丝,从粤港澳大湾区甚至更远的地方慕名而来。毕竟这是时隔八年,国内再次举办大规模的贾科梅蒂作品展,也是2024年亚洲地区唯一一次公开的贾科梅蒂作品展览活动。展期超120天,持续到明年的2月7日。

春阳台贾科梅蒂特展现场

  看展之余,很多人也惊讶一个传统的古村落竟然能举办如此世界级的艺术盛事。事实上,春阳台自落成后,其理想的展示环境已经举办了多场展览,在塱头村悄悄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文化风潮。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春阳台这样一幢文化建筑,贾科梅蒂特展或许就无缘塱头。

  用文化唤醒古村

  春阳台是怎么来的?

  时间回到2021年。

  张永和提起第一次来塱头时,一边惊叹这里有着珠三角地区规制最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一边也感叹村庄是如此“安静”——生活在这里的只剩零星几户人家。

塱头古村积墨楼

  与无数传统村落一样,在漫长的历史变迁和现代化冲击下,塱头村也面临人口空心化的困境。古村里的生活条件远远落后于时代,很多院落遭废弃,村民们逐渐在古村北侧建起了新居。

  2021年,塱头村迎来了一个新机遇。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签订塱头乡村振兴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实施“政府+企业+村集体”的合作模式。

  项目在启动之初就确立了公益属性,基金会投入公益资金超2亿元进行规划设计建设,项目投资不收回,收益全部留在本地。

  “唤醒”古村的规划设计,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新闻周刊曾在一期《寻路古村》的封面文章里提到,相较于过往一些简单粗暴的破坏,传统村落正在面临新的威胁,更具迷惑性与诱惑性,如忽略文化资源的开发,再如为了发展旅游,腾笼换鸟,清空“原住民”。

  而传统村落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任何不合理的规划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因此,项目打造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联合国内众多顶级的专家、学者,邀请同济大学邵甬教授及其团队成为项目规划顾问团,并引入村民共治模式,共同探讨如何对塱头做保护性规划。张永和也是专家团队里的一员。

  大家首先达成一致的是,塱头保存下了百年古建,但流动在古建筑屋檐下的文化传统,是同样值得保护的事。这也是传统村落的迷人之处,它不仅是一些人现在或曾经的生存居所,另一些人的旅游目的地,更重要的是,它是文化基因的贮藏地。

  历史上,塱头人才辈出,素有“书香科甲村”的美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是塱头世代相承的良好家风。这些塱头人引以为傲的精神遗产,它们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但如今在消散。

  如果没有文化的流动,古建就会退守成一片灰瓦与青砖,就像没有生命的标本。用文化“唤醒”古村,是最先确定的事。

  春阳台作为塱头文化流动和传承的具象载体,应运而生。从使命上,它要与古村对话,并同时让古村与外界对话。

  前者体现在,它为古村多元文化活动提供了全新场所——村民们有了藏书丰富、景观雅致的藏书楼和阅览室,老人小孩可以在双向剧场里排练戏曲和合唱。

春阳台藏书楼

  后者则体现在,它有了不输于一线大城市的空间来举办高规格的文化展览和活动。去年以来,春阳台展出“与道大适:中国读书人的安身与立命”“临界与差序:塱头古村的差异化营造”等多个展览,邀请葛剑雄、戴锦华、梁永安等高校学者到塱头做客,持续举办“逸仙高研讲座·春阳台”“问题不大”等系列专场,这些都是过去难以想象会发生在村里的事。

与道大适:中国读书人的安身与立命|春阳台常设展

  除了春阳台,在这一年多来,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的活化业态还陆续落地了和春住精品民宿、积墨楼“太阳永照”展览、塱那头草地、市集商铺等,让文化活动也有相应的周边配套,并吸引了更多国际文化人士的目光。

  比如巴黎时尚博物馆前馆长、阿瑟丁·阿拉亚基金会总监奥利维尔·塞拉德(Olivier Saillard)去年到广州考察时,曾专程游览塱头古村,并围绕时尚展览、文化交流合作等话题,与春阳台开展探讨。

  此外,塱头项目和法国光廷艺术团队合作打造的墨光宝盒“心画中国:书法的时光之旅”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下文简称“心画中国”)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多元的文化体验。“心画中国”还获得过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福希玮(Sylvain FOURRIERE)的赞誉,他曾表示:“‘心画中国’展览将艺术、文化和慈善事业相结合,是中法成功合作的典范。”

“心画中国”沉浸式光影艺术展

  散落在塱头各地的文化,需要激发,需要碰撞,而如今这些新尝试,就像一场场对古村跨越数百年的轻声喊话,把古村从旧时光中拽出来,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发展,过去与当下,以及贾科梅蒂特展所体现的东方与西方,都在这一方天地连接弥合了起来。

  这也是基金会这种企业公益组织积极参与乡村保护的优势,不仅仅是资金上助力,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为传统村落赋能。它拥有唯品会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基因,互联网是扁平的,它自然也相信,乡村从未封闭,只要有契机“唤醒”,就有可能重回生机之地。

  在基金会理事长、塱头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沈旻看来,项目还处在前期阶段,任重而道远。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振兴,虽然自塱头项目启动以来,已带动当地两百多个就业岗位,但如何让更多当地人愿意留在这里,守护它作为家园的存在,为这里感到自豪,依旧是一大挑战。

  不过,有一个细节体现了这种可能性。

  在春阳台举办的贾科梅蒂特展开幕仪式上,来自当地的“太阳照照童声合唱团”清新自然的表演,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支合唱团由春阳台发起,面向塱头村及其所在的炭步镇学龄儿童招募成员,由专业的音乐老师对孩子们开展乐理科普和合唱训练。

太阳照照童声合唱团

  村里的孩子都想去外面看更大的世界,如今,借由春阳台这样的艺文平台,世界来到了他们的面前。他们或许会在心里播下艺术的种子,他们或许会对村里的变化感到自豪和满足,从而自发地传承岭南文化。他们和塱头都有着令人兴奋的三个字:可能性。(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有意思报告”微信公众号)

  拐过塱头村的村口,先是一大片碧绿的荷塘出现在眼前,紧接着是一整排青石翠瓦的古建筑群。

  再往荷塘边的垂柳深探,竟是一个凹凸有致的“高女人”静静伫立在荷塘边,眺望着残荷。

  一切都在预示,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村落,有新鲜事发生。

      春阳台贾科梅蒂特展“高女人”户外装置

  “高女人”的原型来自法国。它是春阳台贾科梅蒂展览为塱头村“量身定做”的艺术装置。

  贾科梅蒂,20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艺术家之一,近十年其作品多次刷新雕塑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9月,79件他不同类型的原作漂洋过海,在广州市塱头村开展。

  法国到塱头,9500公里。

  贾科梅蒂生前并未到过塱头,他的特展为什么会在一个中国的百年古村落地,并取名为《1的纪念性:贾科梅蒂在塱头》?

  “1”和“一”的邂逅

  贾科梅蒂特展,是“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之中法文化之春”的系列活动之一。展览的地点,是塱头村的标志性建筑——2023年4月20日谷雨落成的春阳台。

  那是一座藏在山墙和榕树之后的聚落式建筑,楼高三层,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屋顶建有25个荷塘,设计融合了岭南风貌、乡村特色和现代气息。作为艺文中心,它集文博展馆、藏书楼、阅览室、剧场等多元空间于一体。

春阳台

  春阳台的建筑主创设计师,与贾科梅蒂特展的联合策展人,是同一个人,著名建筑师张永和。

  此番贾科梅蒂作品与塱头古村的结缘,他的策展灵感来自于贾科梅蒂的标志性人物雕塑《高女人I》与塱头古村一字排开的古建筑。

  《高女人I》,人物线条如刀锋般犀利、细长,形似数字“1”。

春阳台贾科梅蒂特展现场“高女人I”原作

  而塱头古村的一大特点,就是荷塘之畔二十六座明清祠堂、书室一字排开,连绵400多米。这就像是将阿拉伯数字“1”倾倒过来的中文的“一”,在张永和看来,这不仅反映了建筑特性,还呈现出了过去700多年塱头村稳定的、沿着水平方向发展的社会结构。

塱头古村

  贾科梅蒂作品竖直的“1”与塱头古村水平的“一”都极具纪念性。这便是《1的纪念性:贾科梅蒂在塱头》展览内核和名字的由来。

  79件法国国宝级的艺术品,分布于春阳台的四个主题展厅。其中一个展厅复刻了贾科梅蒂在法国巴黎不到24平米“蜗居工作室”,中间摆放的正是《高女人I》原作。

  为了让“1”和“一”的邂逅擦出更多火花,张永和特意安排中国本土艺术家的作品穿插其中展出,形成东西与古今的对话。既有中国当代艺术家曾力的摄影作品,又有来自岭南的建筑师何健翔、蒋滢夫妇以《高女人I》雕塑为原型创作的户外装置《风景系列》,相互辉映。

  这些细瘦的“高女人”户外装置,共有六件,静静伫立于春阳台的屋顶塱上荷园、村里的狭窄巷弄及荷塘边,与砖瓦斑驳的古村落建筑彼此眺望,给人一种穿越百年烟波的恍如隔世之感。

  这种独特的艺术观赏体验,让塱头村度过了一个热闹的十一假期。

  很多贾科梅蒂的粉丝,从粤港澳大湾区甚至更远的地方慕名而来。毕竟这是时隔八年,国内再次举办大规模的贾科梅蒂作品展,也是2024年亚洲地区唯一一次公开的贾科梅蒂作品展览活动。展期超120天,持续到明年的2月7日。

春阳台贾科梅蒂特展现场

  看展之余,很多人也惊讶一个传统的古村落竟然能举办如此世界级的艺术盛事。事实上,春阳台自落成后,其理想的展示环境已经举办了多场展览,在塱头村悄悄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文化风潮。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春阳台这样一幢文化建筑,贾科梅蒂特展或许就无缘塱头。

  用文化唤醒古村

  春阳台是怎么来的?

  时间回到2021年。

  张永和提起第一次来塱头时,一边惊叹这里有着珠三角地区规制最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一边也感叹村庄是如此“安静”——生活在这里的只剩零星几户人家。

塱头古村积墨楼

  与无数传统村落一样,在漫长的历史变迁和现代化冲击下,塱头村也面临人口空心化的困境。古村里的生活条件远远落后于时代,很多院落遭废弃,村民们逐渐在古村北侧建起了新居。

  2021年,塱头村迎来了一个新机遇。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签订塱头乡村振兴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实施“政府+企业+村集体”的合作模式。

  项目在启动之初就确立了公益属性,基金会投入公益资金超2亿元进行规划设计建设,项目投资不收回,收益全部留在本地。

  “唤醒”古村的规划设计,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新闻周刊曾在一期《寻路古村》的封面文章里提到,相较于过往一些简单粗暴的破坏,传统村落正在面临新的威胁,更具迷惑性与诱惑性,如忽略文化资源的开发,再如为了发展旅游,腾笼换鸟,清空“原住民”。

  而传统村落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任何不合理的规划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因此,项目打造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联合国内众多顶级的专家、学者,邀请同济大学邵甬教授及其团队成为项目规划顾问团,并引入村民共治模式,共同探讨如何对塱头做保护性规划。张永和也是专家团队里的一员。

  大家首先达成一致的是,塱头保存下了百年古建,但流动在古建筑屋檐下的文化传统,是同样值得保护的事。这也是传统村落的迷人之处,它不仅是一些人现在或曾经的生存居所,另一些人的旅游目的地,更重要的是,它是文化基因的贮藏地。

  历史上,塱头人才辈出,素有“书香科甲村”的美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是塱头世代相承的良好家风。这些塱头人引以为傲的精神遗产,它们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但如今在消散。

  如果没有文化的流动,古建就会退守成一片灰瓦与青砖,就像没有生命的标本。用文化“唤醒”古村,是最先确定的事。

  春阳台作为塱头文化流动和传承的具象载体,应运而生。从使命上,它要与古村对话,并同时让古村与外界对话。

  前者体现在,它为古村多元文化活动提供了全新场所——村民们有了藏书丰富、景观雅致的藏书楼和阅览室,老人小孩可以在双向剧场里排练戏曲和合唱。

春阳台藏书楼

  后者则体现在,它有了不输于一线大城市的空间来举办高规格的文化展览和活动。去年以来,春阳台展出“与道大适:中国读书人的安身与立命”“临界与差序:塱头古村的差异化营造”等多个展览,邀请葛剑雄、戴锦华、梁永安等高校学者到塱头做客,持续举办“逸仙高研讲座·春阳台”“问题不大”等系列专场,这些都是过去难以想象会发生在村里的事。

与道大适:中国读书人的安身与立命|春阳台常设展

  除了春阳台,在这一年多来,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的活化业态还陆续落地了和春住精品民宿、积墨楼“太阳永照”展览、塱那头草地、市集商铺等,让文化活动也有相应的周边配套,并吸引了更多国际文化人士的目光。

  比如巴黎时尚博物馆前馆长、阿瑟丁·阿拉亚基金会总监奥利维尔·塞拉德(Olivier Saillard)去年到广州考察时,曾专程游览塱头古村,并围绕时尚展览、文化交流合作等话题,与春阳台开展探讨。

  此外,塱头项目和法国光廷艺术团队合作打造的墨光宝盒“心画中国:书法的时光之旅”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下文简称“心画中国”)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多元的文化体验。“心画中国”还获得过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福希玮(Sylvain FOURRIERE)的赞誉,他曾表示:“‘心画中国’展览将艺术、文化和慈善事业相结合,是中法成功合作的典范。”

“心画中国”沉浸式光影艺术展

  散落在塱头各地的文化,需要激发,需要碰撞,而如今这些新尝试,就像一场场对古村跨越数百年的轻声喊话,把古村从旧时光中拽出来,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发展,过去与当下,以及贾科梅蒂特展所体现的东方与西方,都在这一方天地连接弥合了起来。

  这也是基金会这种企业公益组织积极参与乡村保护的优势,不仅仅是资金上助力,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为传统村落赋能。它拥有唯品会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基因,互联网是扁平的,它自然也相信,乡村从未封闭,只要有契机“唤醒”,就有可能重回生机之地。

  在基金会理事长、塱头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沈旻看来,项目还处在前期阶段,任重而道远。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振兴,虽然自塱头项目启动以来,已带动当地两百多个就业岗位,但如何让更多当地人愿意留在这里,守护它作为家园的存在,为这里感到自豪,依旧是一大挑战。

  不过,有一个细节体现了这种可能性。

  在春阳台举办的贾科梅蒂特展开幕仪式上,来自当地的“太阳照照童声合唱团”清新自然的表演,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支合唱团由春阳台发起,面向塱头村及其所在的炭步镇学龄儿童招募成员,由专业的音乐老师对孩子们开展乐理科普和合唱训练。

太阳照照童声合唱团

  村里的孩子都想去外面看更大的世界,如今,借由春阳台这样的艺文平台,世界来到了他们的面前。他们或许会在心里播下艺术的种子,他们或许会对村里的变化感到自豪和满足,从而自发地传承岭南文化。他们和塱头都有着令人兴奋的三个字:可能性。(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有意思报告”微信公众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回复(3)

我要评论
    test
    test: 测试看看新功能!!!!!!!!!
    回复自己看看给力不。
    2018-1-26 02:33
    test
    测试看看新功能!!!!!!!!!
    2018-1-26 02:33
    admin
    新的Nexus命名为Nexus 5X(LG代工)和Nexus 6P(华为代工),而HTC方面也是不甘示弱
    2016-5-14 11:25